深圳“抠门”富人:年薪百万,一家六口每月只花一万
深圳消费
用深漂自嘲的一句很现实的话说:在深圳不攒钱,就是在等着坐上深圳北的车离开深圳。
在这座高压快节奏的城市里,人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暴富梦。无数的深漂来这里立足,拼命赚钱,而抓住机会的人,也真的走上了“财富之路”。
但我们意外地发现,在深圳这座城市,有些人即使年薪百万,“极致的攒钱”也无法满足他们的“理想的生活”。
38岁的李雨毕业就来了深圳,加上父母一家六口,生活在深圳多年。
李雨是IT行业的典型形象——头发少、戴着眼镜、衣着朴素。他开玩笑说这个行业的好处就是你可以“无形象”得理所当然。
李雨做的是工程师岗位,算是公司里的中层领导,一年的薪资、年终奖、股票加起来有大概一百万左右,是很多人眼里的“体面人士”。
但李雨这一家六口最让人惊叹的是——在工资不低的基础上,家庭一个月的花销能控制在1万左右,甚至包含租房。
除了百万年薪的高光头衔,李雨被评价过最多的一个字就是“抠”:除了刚需消费其余一律不花、不逛淘宝、不娱乐、没有爱好。工作日的午饭家里带,如果没有带的话就在公司楼下买1个5块钱的馕,但其实李雨吃不饱,只是觉得买两个又心疼。
李雨的妻子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,其实收入也不低,但妻子和自己爸妈一样都是较为节俭的人,家里最大的花销就是小孩的教育。
你可能会想说,这么高的工资,为什么不把生活质量提上来?
李雨节省攒钱的原因,是他觉得40岁就要失业,互联网行业“高龄就业”的焦虑,让他想早点退休,回老家当“包租公”。
在李雨眼里,在IT行业其实他根本就没得选,要么出来创业、要么只能再用力往上游做管理,因为40岁的基层的“大头兵”,大概率一定会被裁掉。
后来一家人形成了心照不宣的节省生活,而李雨也在节俭中获得了解压——每当工资打入家庭存钱银行卡时,一家人的心就会更加“紧密”起来。
但他觉得是节俭而不是吝啬。节俭是不必要的不瞎花,吝啬是该花的也不花,比如,他节俭出来的钱,已经在老家买了几套房。
39岁的湖南人严立,在深圳有一个三口之家,偶尔也会把爸妈接过来一起生活。
严立目前在物流行业的软件开发岗位,税前薪资在50万/年左右,但他喜欢调侃自己是“躺平一族”。
在介绍到平时的省钱小技巧时,严立的眼睛都亮了起来,他觉得这是任何人都必须掌握的生活常识——买任何东西,习惯考虑性价比,绝对不买最贵的;衣服一两件不成缸,先堆着,等满了再洗;洗衣机淘衣服的水用来拖地;淋浴喷头的前面一截的冷水,会接起来冲厕所...
这一切都源于严立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,家里经常空荡荡没有烟火气,父母没空照顾他时,他就会饿上一个晚上,第二天才能吃上饭。长大之后自己赚钱,但也总是担心家人会突然“不在”,自己失去经济来源。
对严立来说,花钱使人难受,节省使人愉悦,他没有花钱的爱好,“省钱是潜意识,骨子里的不安全感,穷,还没有积蓄更可怕。”
另一边,36岁的未婚女青年郑真也非常精打细算,她喜欢电子数码产品、古典文学,目前和母亲二人一起生活。
郑真之前在北京移动做网络运维,目前是自由职业,年收入在50~70万左右,未来规划是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。
她掌管了家里的财务,开销基本全都需要经过郑真的手,遵循不必要的不买,有需要的货比三家:确定了后会用某里+省钱卡,某京或百亿补贴+领券实现最大化省钱。另外买菜现在也通过线上优选,比市场、超市便宜得多。
家电也都是可以自己修的都自己修——自学修空调、汽车更换点简单的东西:如清洗空调管道、更换空气滤空调滤,衣服破洞自己缝、实在不行才去外面的裁缝铺,能不去外面被宰的,都自己解决。
能省则省,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,只要不至于特别抠,影响到自己生活品质和体面,郑真都愿意花时间研究如何节省。
她平时基本在家,很少点外卖,一切都遵从健康便宜的吃法。2020年,除去开车、养车的花销,郑真和她母亲两人的家庭开销记账:仅仅¥42500!
郑真说钱赚进来,也要会打理控制开销,有积蓄也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安全感。
“节俭需要内心的平和,不随波逐流,节省下来的现金可以做投资,对成年人来说这才是稳稳的安全感。”
住在华侨城天鹅堡的小李,是个家里有宾利不开、每天坐公车,衣服低调便宜,为人亲切和善的90后富二代。
他在国外留学期间,每周一次去超市买老外不吃的鸡骨架拿去煲汤,虽然每个只要1刀,但小李把汤煲的非常有仪式感;买水果则是等超市快下班,整理出来的那些品相不好的特价水果。
但是当小李的朋友家里出事时,小李是那个二话不说打了30万医药费的人。
当你的肩膀上扛了更多的责任、当你见过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、吃过生活的苦之后,大部分深圳人都会表示理解:为什么节省是必要的。
尤其是在像深圳这样存不下钱来的城市,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固然潇洒,看上去非常诱惑,但千万不要盲目消费,不要随波逐流。
其实深圳人非常清楚自我需求,才会在搞钱的路上头也不回。
我问年薪百万的李雨,你现在已经站在很多人的理想高峰,你的人生规划是怎么样的?
了解更多深圳办事政策,请关注公众号
深圳派 (id: best0755)
长按或扫码关注
深圳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