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薪2万的深圳人,活得还不如月薪2k的老家人?

深圳人月薪


Shenzhen

Culture

// 消费观念差异


距离春节法定节假日过去约一周的时间了,不少深圳打工人身在工位,脑子里全是在老家过年的快乐回忆。


被提及,在老家过年感受怎么样?


得到的答案,除了常见的阖家团圆、父慈子孝的幸福感等等外,引发大家讨论度最多的却是:老家明明经济不行,花起钱来比深圳人还厉害!


“朋友工资两千不到,给小侄女发压岁钱就花了1500。”


“名不见经传的小店里大衣定价四五千,我妈说这个价格很正常。”


“本以为回老家可以扬眉吐气,结果站在穿金戴银的亲戚面前,才发现穷狗竟是我自己。”


无论我们是否承认,在花钱方面,我们的家乡三四线城市都开始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,与之相对的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我们,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消费方式似乎都呈现出“降级”的趋势?






有人说,不回一趟老家,你永远不知道老家和深圳的差别有多大。


这句话也适用于二者的消费差异,但与想象中的不同,小城市开始成为那个看起来花钱更猛的一方。


对于过年回四川老家举办婚礼的杨婕来说,这种感受更加直观。


原本她以为在老家办婚礼很省钱,几万块足以搞定,但最后办完两家人简单估算了一下就十几万。从请客吃饭、酒店住宿、婚庆、酒席、烟酒、红包……各种杂七杂八的,每一项的价格都在打破杨婕的认知。


“父母直接定了我们县城最贵的一家酒店,酒席一桌3888,总共有30多桌,算下来就十多万了。”



关于酒席的烟酒,则选择了中华烟+五粮液+张裕红酒的组合,这是县城仅次于茅台酒的第二档次,杨婕觉得没必要装阔气,表示按照普通人水平来购置即可,却反被父母教训,“老家人办婚礼都这样!”


婚礼收到的份子钱更是让她感慨,“老家人包红包实在太卷了”,普通朋友1000块起步,关系好的甚至包了4、5000的红包。


“要知道,我在深圳这边参加婚礼才包了200块!”


如果说杨婕看到了老家人“敢花钱、花大钱”的消费观,那老谢则看到了这种消费观背后折射的老家人享受生活的理想状态。


90后老谢在深圳工作多年,回安徽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,今年好不容易回家一趟,却被打击得不轻。



去亲戚家拜年,小表弟在沙发上玩着一万多的华为折叠屏手机,老谢看着自己用了五六年的苹果8默默无语;还有当公务员的女同学,不停地询问他香港什么时候通关,等通关了让他帮忙代购点化妆品;家族群里面的长辈们,每天谈论的不是吃吃喝喝打麻将,就是年后去哪里旅游;欧式罗马柱、水晶大吊灯、大理石墙面,真皮沙发,你以为老谢来到了欧洲,其实只是郊区农庄罢了。


“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”老谢调侃中带着几分认真,“生活在老家的他们每天吃香喝辣,几乎没有生活压力,虽说工资三五千,但想买什么都买得到,比我潇洒多啦”


每次春节回来之后,身边人鲜活的案例和真实的体验,无一不在映射出一个事实:老家这类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快速崛起,比起漂泊在一线城市的我们,他们在出国旅游、奢侈品消费、文娱体验这些方面的付费意愿更高。


或许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金额还远远比不上大城市,但小城市人的消费热情绝对不输大城市。






一直以来,老家的人对一线城市生活的人有一种特别的光环,认为他们拥有体面的工作,舒适的居住环境,出手阔绰大方,热衷消费购物,但现实却恰恰相反。


在深圳待得越久,越会发现深圳人本质上都是省钱达人。


比如,春节打算去电影院好好放松一下的深圳人,看了一眼价格,立刻打道回府,“票价这么贵,不看不看”。


加班到很晚的时候,老家的朋友建议打车回家,背着电脑包的深圳人看了看时间,果断走向地铁站,“打个车今天的加班费就没了,还好现在还赶得上末班地铁”。


消息灵通的同事分享着“商场买一送一”“情人节低至3折”的优惠信息,坐在工位上的深圳人不为所动,“毕竟不买立省百分百”。


不要被社交平台上“买买买”的表象所迷惑,真正的深圳人早就走在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康庄大道上。



在福田上班的晶晶曾经算过一笔账,如果每天吃外卖,一个月的花销大概是1800元左右,但如果选择自己做饭,每个月只花6、700块钱,花销一下子省了一半。


喜欢省钱的深圳人,当然不止在饮食上面下功夫。


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薅羊毛的体验。和室友拼单团购、直播间里抢优惠券、加入各种福利群囤日用生活品、购物平台淘宝京东转战拼多多甚至二手平台……无所不用其极,只要能用低价购买到想要的产品


就像在餐饮上面的选择不在乎名气一样,深圳人对穿着也十分接地气,因此也常被其他人吐槽深圳是一个“土里土气”“不爱讲究”的城市。



在这个全年湿热的城市,你很少能看见一丝不苟西装革履的穿着,人脚一双拖鞋,上身T恤短裤,才是深圳街头随时上演的场景。很明显,在他们看来,穿得舒服,比穿得时尚更重要。


每个深圳打工人的心里仿佛有一把关于金钱的秤,何时该消费?怎么消费最划算?……都算得明明白白。


与其说深圳人不爱花钱,不如说他们不喜欢花不该花的钱,拒绝诱惑、拒绝浪费、拒绝超前消费,只把钱花在刀刃上,这才是深圳人独有的消费观。






收入高但抠抠搜搜的深圳人,与收入低但爱花钱的老家人,两种截然相反的消费观的人群是如何形成的呢?


提起老家,很多人都很先入为主“落后贫穷”的印象,但事实上,近年来,三四线小城市的居民收入增速均在10%以上水平。


但和深圳相比,仍有较大差距,杨婕和老谢的老家虽然不同省份,但两地的经济水平却相差不大,大部分本地人的月收入仅保持在2000-4000的水平,工资六七千的人十分少见。



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对家庭消费习惯带来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,金融分析师刘岩早就注意到了堵车不再是大城市的特权,家乡的县城里总是车满为患,城市家庭基本实现一户一台车的配置,拥有两台车及以上的家庭也不少,偶尔还能遇见几台炸街的超跑。


在购物娱乐方面,星巴克、肯德基、阿迪达斯这样的大品牌不再只是大城市里的玩意儿,进入三四线城市之后,也不乏消费群体,在大众点评上,甚至能看见密室逃脱、剧本杀、汉服体验店这些新兴行业的身影。



这样繁荣的市场大环境下,进一步刺激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需求,兜里有闲钱的老家人想不去消费都难。


而且对老家人来说,他们花的不是钱,而是气势和面子,100块钱也能花出1000块的感觉,同时讲究礼尚往来,今天你请客,明天我来请客,小县城的爆发式消费自然是意料之中。



此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城市普遍物价低于一线城市,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消费其实丝毫不会对他们造成伤筋动骨的后果,至于我们产生的老家人一下子变有钱的认知,多半是错觉。


而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每天精打细算地“抠门”生活,其中难免有不得不为之的心酸和艰难。



数据显示,住房支出是一二线城市居民的头号支出,在三四线城市仅排在第四位,排名前三的则是日用品、教育和可选消费(如旅游、餐饮、耐用消费品、医疗等)。


也就是说,深圳人的大部分的消费支出都花在房租或房贷上了,事实也确实如此,根据腾讯发布的《2019国人工资报告》显示,2019年深圳真正达到月入过万的人,占比才26.91%,大部分打工人的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至8000元区间,同时深圳一个普通的单间都在1800-2500区间。



对于少部分侥幸上车深圳刚需房的家庭来说,背后则背负了好几百万的贷款。


加上相对高额的交通费用和吃喝费用,留给深圳人进行娱乐消费的机会并不多。这样看来,深圳人花钱不如老家阔绰也就情有可原了。


不是没钱,而是不敢花钱。


此外,由于深圳地处广东珠三角地区,受当地低调朴实的消费观影响,面对消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诱惑,深圳人似乎总能保持一种清醒。


在深圳这片繁荣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每个人的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,把它们花在该花的地方,如投资自己、子女教育等,都是比买奢侈品更重要的事。




//



无论是有钱没钱,花钱与否都是一件跟随主观意愿的事。


有人觉得选择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拼搏努力,每天吃着十几块的猪脚饭挺好的,有人觉得在小城市过着滋润的慢生活,不为日常消费所烦恼才是幸福的。


不同的环境造就了这两种不同的消费观,它们没有对错好坏之分,只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而已。


了解更多深圳办事政策,请关注公众号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长按或扫码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