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越来越多香港人来深圳?

深圳香港双城生活



1997年7月1日,五星红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冉冉升起,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,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。


25年后,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的这一天,香港人誉海和往常一样。早起运动半小时,吃早餐,接着搭乘地铁前往中环上班,和以往的上班路不同的是,香港街头处处张挂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,维多利亚港两岸,庆祝回归的巨幅海报格外醒目。



“看到一整条街的国旗,内心感觉很激动和喜悦。”


一大早,誉海给我发了好几张国旗的照片,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。社交媒体上,香港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就职典礼的新闻占据了首页,一脚踏进公司,同事们都在讨论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。


上个世纪90年代,香港是中国南方最耀眼的一颗明珠,“亚洲四小龙”称号,吸引了不少内地人前往香港,随着1997年正式回归,成千上万的香港人经过口岸往返香港与深圳之间。


有数据显示,约有53万香港人永久在广东定居生活,其中长期居住在深圳的香港户籍人口约20万左右。


无论是在深圳归乡定居,还是就业创业,无数与深圳紧密联系的港人,都是香港回归祖国期间,两地融合发展的最佳见证者。





受疫情影响,誉海最近这两年一直在香港,通过远程办公推进深圳分公司的项目进度。


被问及为什么会来深圳创业,誉海坦言,“当初来深圳发展,真的没有想太多。”


2012年,祖籍广州的誉海在香港大学读硕士,在学校认识了现在的妻子,毕业后,两人顺理成章地结婚了。


2015年左右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现,香港和内地的联系加强,特别是深圳,誉海明显发现“在香港听到与深圳相关的信息多了起来”。


某天誉海在深圳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交流会,认识了一位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香港设计师,两人多次深入交流中,逐渐产生了合伙创业的念头,之后誉海拉来了两个大学室友,四个人共同成立了这家位于福田区某办公楼的传媒公司。


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承接各行各业的商业宣传,不仅涉及香港的银行、地产企业,内地的业务扩展到了广州、佛山、珠海等地,誉海是深圳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。


站在楼层休憩处向外望去,不仅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平安金融中心大楼,还能看见远处的深圳湾以及对面的香港岛。



虽然是和家人孩子分居两地,但誉海知道,他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。


“刚开始公司要忙的事太多,后面每周都会回香港一次,非常便利。”


初到深圳创业,誉海着实因为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不畅苦恼了一阵子,首先就是不标准的普通话,几乎到了每次一开口,别人就猜到“你是香港人吧”。


平时在香港习惯说英语,一时改不过来,“好几次中英文夹杂,他们都听不懂”。


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相互适应,誉海和深圳同事、身边的人渐渐也能交流自如,“感觉自己也是半个深圳人啦。”


从创业的角度来看,深圳和香港的差异带来的机遇远远多于这些生活小烦恼,令誉海不由感叹:“现在觉得能来深圳创业,真的来对了!”



众所周知,香港的人力成本很高,以月薪刚刚过万为标准,这样的职位多如牛毛,“薪资上的差距大约是内地的1-2倍左右。”


除此之外,还有房租成本,“福田、南山的写字楼可能会贵一点,龙华这些区租厂房办公室,每个月大约几千块。”


仅仅是从这两方面,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一大截,更不用说,深圳对港人创业的政策扶持让他印象十分深刻。


 “每个公司可以领取5万元的补助,这对于初来深圳创办的公司是很重要的,此外,香港的员工也会有2000元的薪金补贴,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”,誉海笑着表示,“都说深圳适合搞钱,我也很认可。”


同时,作为一个香港人,誉海的管理方式是偏西方的,比较重视工作效率和福利,很少加班,但他也能理解深圳人追求“速度与质量”的做事方式,这些都成为了誉海的公司的优势,充分融合深圳和香港的资源和理念,让公司发展得更平稳。


誉海补充了一句,“就像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一样,携手并肩前行,迈出的步子更稳更远。”





这些年,誉海在深圳遇到的香港人越来越多,特别是19年以来,身边的香港朋友开始向他咨询了解深圳生活的方方面面,打算在深圳定居或创业的人不在少数。


誉海告诉我,当年他来深圳创业,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,“身边的人选择创业的太少了,大部分都是打工心态,安心做好眼前的一份工。”


但之后,随着香港到深圳过关时间变短,手续简化,给更多的港人带来了了解深圳的机会。


誉海至今还记得刚来深圳时,买火车票需要用到港澳通行证,每次验票都特别麻烦,2018年,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,“我们和当地居民一样刷卡验票,方便了不少。”


以前每到周末,深圳各大口岸总能看到一大群深圳人来香港扫货,但疫情之前,已经有香港人成群结队来深圳玩乐休假,打听哪里的商场最好逛?哪里有好吃的粤菜和海鲜。



舒适的生态环境、便利快捷的交通、便宜的游玩成本、各种公园商场酒吧展览馆、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……事实上,很多香港人都知道现在深圳的发展越来越好,一点都不比香港差。


早在疫情前,誉海就常常和家人朋友来深圳过周末,“除了发展好,深圳也很宜居,每次从香港回到深圳,都会觉得豁然开朗。


近几年,深圳大力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,给他们提供如免办公室租金、“绿色通道”、注册公司服务等优惠,不断简化香港人在深圳创业的手续。


面对香港朋友关于深圳创业的咨询,誉海都很耐心地说出自己的创业经历,介绍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,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议和支持。


“我那些搞硬件的,想开工厂的,外包代理加盟的香港朋友,现在都想来深圳创业!”


加上地理优势以及相似的文化习俗,深圳成为香港人更喜欢居住、旅游、就业创业的城市之一,也就不足为奇。





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,即使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,这个曾经被英国殖民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地区,似乎与深圳等内地城市格格不入。


虽然都会说粤语,但是英语在香港的人际交流中同样占据主流;香港人的生活习惯和教育文化普遍较西方化,和国外留学交流更多;香港的社会治理模式继承了英国资本主义模式,与内地普遍推行的大陆法有很大不同。


但是时间来到最近几年,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不断推进,可以发现香港融入祖国的步伐逐渐加快。



深圳是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,长期往返深港两地的创业者誉海更加深有体会。


“长期的英国殖民,让香港的很多方面都偏向西方,以及媒体报道西方多,观点也偏西方,导致香港和内地的隔阂一直存在。”


在誉海看来,想要消除这些差异和不了解产生的误会,交流往来都是必不可少的。“只有更多港人来深圳,亲自感受内地的生活,才不会对内地产生片面的认知。”


随着两岸人民的交流加强,深港之间隔阂也变得越来越少,“我们在香港也会用内地的某宝、电子支付等,经常来深圳旅游看展逛商场这些。”聊起诚品书店、木屋烧烤、星河coco park等深圳知名品牌商场,誉海如数家珍。



疫情期间,两岸人民互帮互助,“深圳调动超10万余吨物资及时供应香港”“香港深圳同乡会捐款捐物,采购防疫物资”“华大气膜“火眼”实验室在香港启用,每日可处理30万样本”……


誉海告诉我,不止是他,很多普通的香港市民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的,“很感谢祖国,感谢兄弟城市深圳的帮助”。


无论是主流舆论的友好,还是深圳朋友的关心,誉海深深体会到两地人民深厚的情谊是无法被割断的。



///


富有活力、开放、包容,是誉海对深圳的第一印象,几年的“深漂”经历,誉海比很多人都更了解这座城市。


“我知道深圳是一座由外地人组成的城市,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在这里看到,短短几十年,从无到有,再到最高最强,成长速度十分惊人。”


越来越多香港人来到深圳这座城市工作、求学、生活,乃至扎根,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交织在他们身上,构成了两地人们共有的时代记忆。


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,誉海和妻子表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,香港能恢复正常通关的那一天。


采访最后,誉海给我展示了女儿的照片,“我女儿今年五岁了,很少离开香港,疫情真正结束后就带她来深圳看看,看看我们祖国的发展变化。”


*应采访者要求,文中人物为化名


微信搜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,关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微信公众号,对话框发送关键词【入户】,即可获取2023年最新入户规定和办事指南。



微信搜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 微信公众号,对话框发送关键词【香港】即可获取香港出入境最新资讯及办事入口。


了解更多深圳办事政策,请关注公众号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长按或扫码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