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上热搜的电影同款打卡地,居然都在深圳?
“刚刚电影里的镜头好眼熟。”
“那不就是深圳湾嘛。”
“居然在深圳?”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深圳人也经常能在荧幕和银幕上看到自己的生活场景。
或许大多数人没有想到,以猪脚饭闻名的奋斗之都,其实也是各大影视剧组钟爱的“摄影棚”。
近期,深圳本土出品的电影《寻找消失的恋人》在深圳热映,本片导演多次带着主创人员在深圳各地勘景。
镜头里扫过的深圳湾大桥、春茧体育馆、大鹏游艇会、大浪商业中心、龙华书城等大家所熟知的地标式建筑,都以场景融入的方式在镜头里呈现,片中的许多深圳元素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。
“深圳”,又一次成为了话题中心。
2021年,易烊千玺穿过深圳的大街小巷拍摄《奇迹·笨小孩》,这部电影也把深圳人的期待值拉满。
2022年,《奇迹·笨小孩》上映,深圳北站、平安金融大厦、华强北……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出现在大荧幕上,让深圳这座城市再一次出现在全国观影人的眼中。
据不完全统计,近些年已有数十个热门剧组来深圳取景拍摄,火爆大片频频“打卡”深圳。
杨梅坑栈道
《美人鱼》大量取景深圳一些著名景点,“人鱼洞”、游乐场分别选景于杨梅坑、东湖公园;《亲爱的》中不少场景在白石洲拍摄;《我和我的父辈》里的红岭实验小学、海上世界;《新喜剧之王》里的龙岗玫瑰小镇、南山文体中心……除此之外《余罪》、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》、《全城热恋》、《特殊身份》等电视剧和电影也曾在深圳取景。
白石洲
海上世界
深圳有快节奏的奋斗,亦有融入自然的慢生活。或许正因这样包容的氛围,才让深圳成为各大影视剧组钟爱的“摄影棚”。
四十年来,深圳从原先的小渔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明珠。在深圳速度的驱动下,深圳接连与金融、地产、高新科技等热词紧紧联系在一起,成为几代年轻人心中的“机会之城”,但总有人会把深圳称为“文化沙漠”。
而如今,深圳似乎有了变化。
如今人们衡量城市宜居与否的重要因素,不仅包含发展前景,还有文化生活方面的考量。物质和精神世界都需要饱满丰盛,而这也正是深圳所兼备的特质。
随着市民休闲生活的不断多元和变化,他们对于文艺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,期待值在不断地上台阶。
由“深圳出品”全流程创排和首演的舞剧《咏春》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尝试。自2022年12月22日,《咏春》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次亮相后,在一年的时间里,《咏春》的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并在新加坡成功开启海外巡演,口碑票房双丰收。
之后,深圳进入了文艺创作的高产期,除了《咏春》外,还先后推出了《深AI你》、《独角兽》、《云身》、《卡门》深圳版等精彩剧目。在文化的传播上实现了令人惊喜的创新,也让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散发出了更大的活力。
在大家的脑海里,会有这样一个普遍的印象:深圳是一座非常“接地气”的城市。这意味着城市欢迎任何人,也接纳各种新鲜事物,而身处深圳的文化创作具有天然的观察生活、记录时代的环境,因此他们收获了最能打动观众的能力。
《咏春》用深圳设计活化了广东“咏春拳”和“香云纱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用开创性地艺术表达讲出一个链接传统与现代、富有深圳城市精神的故事。
《深AI你》作为中国第一部聚焦人与人工智能关系的舞剧,新颖的题材不仅源于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也彰显出深圳这座未来城市的人文哲思。
《卡门》在展现世界顶级歌剧经典的基础之上,从内容呈现到舞美设计都加入了年轻新颖、活力十足的“深圳创意”,呈现出浓墨重彩的“深圳风味”。
“深圳制造”的文艺精品持续出圈,离不开深圳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,在继承传统IP的同时通过创新融合,突破艺术表达力。归根到底,精品之所以为精,是因为其包含了时代的气概,本土的灵魂;即使语言有差异,认识有不同,但对于优秀作品的青睐,却是相通的。
不仅有“深圳出品“的文艺精品,也有“深圳引进“的国际级演出项目。
近期,世界经典音乐剧英文版《剧院魅影》宣布将于今年7月重启国际巡演,并将以深圳站作为此次国际巡演中国首站。
而丰富的剧场建设,则助力深圳持续推出一批精品文艺力作,例如舞剧《咏春》《深AI你》,音乐剧《卡门》等。老牌演出场馆如深圳音乐厅、深圳保利剧院、深圳大剧院、深圳戏院等以名家、名团与大制作,以及经典演出类型为主,来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一票难求的深圳保利剧院,更是见证了近几年深圳高端文化需求的爆发性增长,每年上演各类知名作品、演出近200多场,先后成功引进《剧院魅影》《卡门》等世界经典剧目。
深圳出品的一批文艺精品也适时出现,取得了口碑和效益的双丰收。
舞剧《咏春》海内外演出百余场,并亮相春晚;
电影《邓小平小道》、《奇迹·笨小孩》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多项提名;
电视剧《命运》、《天地民心》皆获长篇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;
纪录片《柴米油盐之上》获白玉兰最佳系列纪录片;
电视剧《青春之城》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,收视率破1.2%;
深圳的文艺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并驾齐驱,使得深圳再次展现出新时代敢为人先的气度和自信。美国历史学家刘易斯·芒福德说,“城市是文化的容器”,它装载了社会里的各色思想,承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。
文艺精品的频频推出,让深圳步入了一个文艺的“高质量发展时代”,折射了社会活跃繁盛的创作状态,实在地满足了深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。
毫无疑问,未来的深圳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可能。
在深圳,看高水平文艺演出不一定要去大剧场,家门口时不时就有。
2023年,深圳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7万场次,平均每天超190场次,深圳读书月、海洋诗歌季、少儿艺术花会等品牌活动日渐丰富;“吾城吾歌”等主题活动成为促进城市“新民俗”发展的重要平台;迎春花市、三月三庙会等特色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精彩纷呈,为深圳市民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。
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和设施接连出现,为深圳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,也让城市气质慢慢发生了转变。
深圳的年轻人也不再埋头“搞钱”,开始通过观赏、消费和理解去彰显自己的个性。
深圳也凭借自身努力逐渐成为,一个备受尊重和赞赏的文化城市。
编辑丨Ock
校对 | 小马
微信搜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,关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 微信公众号,对话框发送关键词【活动】,即可获取深圳活动最新资讯及相关办事入口。
微信搜索或扫描文末二维码,关注【深圳派】id: best0755(原:深圳百事通) 微信公众号,对话框发送关键词【公园】,即可获取深圳公园最新资讯及办事入口。